老兵事业发展网今日头条 • 正文

书柜里的枚枚荣誉勋章,记录了一名老兵的风骨

老兵风骨

■程建宁 刘常仁

一枚枚自由勋章、解放勋章和功勋荣誉章静静地躺在书柜里,仿佛诉说着一个老兵烽火峥嵘的激情岁月。去年除夕那天,这些奖章的主人、百岁老兵臧醒华永远地离开了,可他的可贵品质和崇高精神却深深影响着我们,让人感觉他从未离去。

1938年,刚满15岁的臧醒华参军入伍,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。他参加过百团大战,在华北、平津等大大小小的战役战斗中不畏艰险、冲锋陷阵,英勇地完成战斗任务……

新中国成立后,臧醒华走上了军队院校的工作岗位。从战场走进学校,征尘未洗的他发扬革命战争年代培养起来的一股子拼劲,虚心请教,踏实学习,完成了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的艰难蜕变。20世纪50年代初,他投入到人民军队开展的文化普及教育中。当时,全军有200万指战员参加学习,10余万知识分子投入教学,可谓规模空前。可是棘手的现实却是:最基础的课,有的学员如听天书;最简单的理论,有的学员听得一头雾水。为帮助学员克服畏难情绪,臧醒华打起背包下到学员班,和学员同吃同住同学习。他一边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,一边认真调查研究,寻找解决办法。白天上一天的课,晚上大家还要挑灯夜战。学员们将问题当作碉堡逐个攻破,体会在学习上“打胜仗”的成就感。

臧醒华清醒地认识到教员的关键作用,他走进教室听讲课、看备课,以信任和关心调动教员的积极性。他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、忙碌奔波的身影、亲切爽朗的笑声和掷地有声的讲话,激励着年轻教员苦练基本功。他们自创了很多教学方法,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。学员们结业时如插上了文化的翅膀,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成长为军队建设的骨干,在各个战位上散发着光和热。

从走上工作岗位的那天起,谦虚稳重、待人诚恳、与人为善,始终是臧醒华的做人原则,他的人格魅力也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。一次老战友聚会时,曾与臧醒华短暂共事过的一名教员,时隔几十年再次见面,因臧醒华还能叫出自己的名字而备受感动。臧醒华对战友细致入微的关爱更多地体现在为战友解难帮困上。当年,有位干部申请入党,但由于历史错案,找不到平反的文字结论,入党的事情暂被搁置。臧醒华了解情况后,对他说:“你放心,我一定把这件事情查个清清楚楚。”他立刻找档案、打电话展开调查,找当事人核对事实,很快弄清了情况,使这位同志实现入党愿望,戴上了闪闪发光的党员徽章。多年的工作中,教员们不管遇到什么情况,臧醒华那认真耐心的声音总会在耳边响起:你放心,我来想办法……

细细端详一枚枚荣誉勋章,里面记录着臧醒华长年累月的勤恳奋斗和平凡岁月的执着坚守。他以润物无声的真诚和脚踏实地的耕耘,践行了一名老兵的责任和担当。老兵已去,风骨长存。